我院作曲理论学部第六期沙龙音乐会圆满结束
经过一个暑假的等待,我院作曲理论学部沙龙音乐会系列在9月21日正式回归。本学年的系列音乐会由音乐学院主办,港中大(深圳)道扬书院协办,我院院长叶小钢教授任艺术总监。9月21日晚上演的第六期沙龙音乐会以《黑白舞赋》为主题,由我院优秀师生出演六位中外作曲家的作品。参加演出的有我院钢琴与键盘学部爱德华多·图比尔(Edoardo Turbil)老师、张越老师,歌剧与声乐学部周旎老师,作曲理论学部虞鹏飞老师、金卓晟助理教授,以及我院学生杨欣怡、冯晓琳。
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作曲家维尔托德·卢托斯拉夫斯基(Witold Lutosławski)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Variation on a Theme by Paganini,1941)。作曲家在二战期间为躲避德军追捕,与钢琴家Andrzej Panufnik组成流浪二重奏,以在波兰各地的酒吧走穴演出维生。这首作品便是那时为演出而作。尽管并非出于“高尚”的创作目的,作品却维持了很高的艺术质量。它包含主题、尾声,和十二个变奏。气质多变,音响丰富,戏剧感强烈。该作由我院钢琴与键盘学部的两位优秀学生:研究生一年级的杨欣怡和本科三年级的冯晓琳呈现。其中杨欣怡临时顶替因故无法参演的另一位学生,拿到谱子仅仅五天。在极短的练习和磨合时间下,两位同学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地在舞台上诠释了这首作品,令人感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她们的指导老师袁芳教授和张越老师。
钢琴 杨欣怡(左,2023级研究生)、冯晓琳(右,2021级本科生)
紧随《变奏曲》之后的是李子傲的《前奏曲与赋格:湘绣》(2023)。李子傲目前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是近年涌现的优秀青年作曲家。这首《湘绣》的结构严谨,尤其赋格部分,符合传统赋格作品的写作框架与技法。同时,作品融合了湖南的地方文化特色,独具一格。《湘绣》由目前任教我院的青年教师、钢琴家张越呈现。张老师坦言,这是自己弹过的最难的钢琴曲之一。“写得难”是青年作曲家身上普遍的标签。如何平衡演奏效果与演奏难度,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克服的难题之一。
钢琴 张越
音乐会的第三首作品是来自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的《钢琴曲 IX》(Klavierstücke IX,1961),由我院教师、意大利钢琴家爱德华多·图比尔(Edoardo Turbil)演奏。该作采用全序列的创作手法,部分音型与音高组织的构建亦借用斐波那契数列。整首作品冷峻、疏离,去情绪化。图比尔老师的演奏强调作品的“内在听感”(inner-hearing),如在几个冗长的同音重复(其重复次数由数列计算所定)时,他强调在演奏与聆听过程中“感受和弦在时间中流逝”的纯粹状态。他的演奏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钢琴 爱德华多·图比尔
上半场的最后一首作品《故乡的原野》(2006),是由新入职我院作曲理论学部的虞鹏飞老师所作。与上一首作品相反,《故乡的原野》呈现出充沛的情感与热烈的音响状态。作为虞老师少年时的作品,《故乡的原野》既有超出年龄的作曲技法上的成熟,又有符合作曲家彼时年纪的青春洒脱的听感。呈现这首作品的是正值花样年华的冯晓琳。跨越时间的桎梏,两位音乐家在那一刻的舞台上完成了青春对青春的致意。
虞鹏飞
钢琴 冯晓琳(2021级本科生)
短暂休息后,下半场的第一首作品是我院作曲理论学部金卓晟教授的《给周旎的五首歌》(2023),由周旎老师演唱,金老师亲任钢琴声部。这首作品创作于周老师于二月重演金卓晟的《诗三首》之后,是对作曲家少年时期的一次回眸。《五首歌》沿袭了《诗三首》的唯美风格,同时加入了作曲家近期的一些创作习惯。舞台上,两位音乐家出色地呈现了这首作品。
人声 周旎,钢琴 金卓晟
下半场的第二首作品是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1937-)的《变形记》(Metamorphosis,1989)。格拉斯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简单的进程中,亦常呈现一种忧郁的气质。《变形记》全长35分钟,由一组重复的和声在不同的调上通过几个固定的音型展现,期间亦有微小的变化。格拉斯似乎在变与不变中取得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作品长而不冗,简单却不廉价,很有个人特色。当晚,这首乐曲由金卓晟教授演奏。
钢琴 金卓晟
曲目表演结束后,照例进行了演后谈环节。有观众提问图比尔老师,希望他进一步解读斯托克豪森的作品。图比尔指出,斯托克豪森是二战后19世纪60-70年代的达姆施塔特学派的重要作曲家,他推崇“绝对音乐“(absolute music)的创作理念。该理念试图将音乐还原至其最本质的状态。对该理念的践行者而言,音乐是一种在时间中流逝的音响状态,仅此而已;音乐不是必须要承担表现情感等音乐之外的义务。同时,斯托克豪森的部分作品所呈现的绝对理性主义的特征事实上也是与德奥古典音乐一脉相承的。
另有观众希望周旎老师分享演唱近现代作品的心得。周老师回答,唱现代作品首先音一定要准。作曲家选演唱者往往先看音准再看其它。其次,一定要尊重谱面,每一个细节都要照谱子上所写的去诠释。在做到谱面之后,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化的处理。
音乐会合影
对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活动在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结束。观众席响起持久的掌声,这也是对沙龙音乐会系列的真挚祝福。最后,音乐会的策划人金卓晟教授预告了10月12日的第七期沙龙音乐会并邀请大家持续关注。现当代音乐的推广与普及任重道远。
Remember, there is no guarantee, but there is always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