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作曲理论学部第十期沙龙音乐会《Orchid Fragrance兰薰》圆满举行
1月24日,作曲理论学部在364会堂举行了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的首期沙龙音乐会。沙龙音乐会系列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主办,道扬书院协办,音乐学院院长叶小钢教授任艺术总监。24日晚的音乐会以《Orchid Fragrance兰薰》为名,邀请美国作曲家、古琴演奏家雅各布·查尔斯(Jacob Charles)作为特邀演出嘉宾,携手我院何枢聪助理教授(教学),罗旭、徐晓玉老师;学生彭子仪、杨欣怡,及特邀演奏家林笑语、彭忱雁,为大家带来了8首风格各异的精彩作品。

音乐会合影
音乐会的第一首作品是中国作曲家罗忠镕的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这是中国大陆音乐史第一部出版发行的用十二音技法创作的作品。作品中,作曲家将十二音序列与传统的中国五声音阶相结合,使之成为早期中国十二音作品本土化尝试的重要范本。本场音乐会,这首作品由我院两位研究生彭子仪(女高音)和杨欣怡(钢琴)演绎,他们的演出音准到位,情感把控合理,体现了很高的水准。

女高音 彭子仪(学生),钢琴 杨欣怡(学生)
《涉江采芙蓉》后,雅各布·查尔斯上台演奏了三首古琴作品。首先是2014年的原创作品《闹海》,通过三个部分解构传统中国神话中哪吒与龙王的传说,使之与战争、自然灾害等当代课题相关联。古琴的写法游走在传统琴乐与创造性的新技法、新声音间,颇为独特。之后,雅各布与我院助理教授金卓晟合作,演奏了2023年的原创作品《野花自空》。该曲中,钢琴声部代表“土壤与野花”,古琴则指代一个“流浪的灵魂”,相比《闹海》,更显空灵与诗意。最后,雅各布演奏了古曲《碣石调·幽兰》。作为古琴演奏家赵晓霞的高徒,雅各布的演奏在深得师傅真传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对中国古琴独特的理解与诠释。三首作品获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古琴 雅各布·查尔斯(特邀),钢琴 金卓晟

雅各布·查尔斯(特邀)
上半场的最后一首作品是法国作曲家特里斯坦·木海(Trsitan Murail)的《蓝脚鸟》,由特邀演奏家林笑语(长笛)与我院青年教师罗旭(钢琴)演奏。该作取材于太平洋上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特有的物种蓝脚鲣鸟的叫声,是致敬著名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作品。林笑语与罗旭配合熟练,演奏成熟,出色地完成了这首作品的阐释。

长笛 林笑语(特邀),钢琴 罗旭
短暂的休息后,音乐会继续进行。下半场的第一首作品是金卓晟教授的钢琴独奏曲《谷川俊太郎诗三首》。作品取材自诗人谷川俊太郎与画家GOMA合著的诗画集《Monad》中的三个意象。三个乐章性格分明,短小精致。本场音乐会,该作由我院青年教师徐晓玉演奏,其流畅自然的表达得到了作曲家与现场观众的好评。本次演奏也是这首作品的中国首演。

徐晓玉
《诗三首》后,雅各布、林笑语与金卓晟再次上台,完成了即兴表演《幽冉辣》。这首作品的标题源自达达主义诗人雨果·鲍尔(Hugo Ball)的诗句“Urallala”的中文音译,于去年10月的2023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上(2023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上首演。此次演出是三位艺术家第三次表演该作。作品在一个事先商议的大框架下,通过三位表演者在台上肢体、情绪,及声响和音型上的即兴“交流”完成,是对古琴与西洋乐器之交融的创造性尝试。这首18分钟的作品获得了现场热烈的回应和广泛的讨论。

金卓晟(左)与雅各布·查尔斯(特邀,中)、林笑语(特邀,右)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作品是我院副院长、作曲家陈永华教授的钢琴三重奏《延续》,由我院何枢聪教授(小提琴)、特邀演奏家彭忱雁(大提琴)和我院罗旭老师(钢琴)共同演奏。作品受传统古琴技法的启发,通过一个漫长的铺垫达到充满动力的高潮,最后缓缓转为平静。舞台上,三位演奏家配合默契,音乐情感表达到位。这首作品也为当晚的音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小提琴 何枢聪、大提琴 彭忱雁(特邀)、钢琴 罗旭
音乐会后,照例进行了演后谈,由沙龙音乐会发起和策划人,作曲学部助理教授金卓晟主持。金卓晟教授首先向观众介绍这次邀请雅各布·查尔斯的原因。古琴作为拥有深厚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我们对其的理解与阐释无法脱开历史的源流与正统。雅各布作为一个“外来者”,无须承担这种历史的重量,他手下与笔下的古琴有时反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创造力亦会反向影响中国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们,在面对传统乐器时拥有更开放的思维,挖掘更多声音和技术上的可能性。雅各布向观众描述了《野花自空》中的一个技法。这首作品发布后,这个技法在坊间非议颇多,因为它是传统古琴演奏法里面一个“错误”的演奏方式。“我知道它是‘错误’的,”雅各布说,“可是我用这个方式发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声音,在所有其它古琴作品中都没有。我认为这个声音是非常好的,我要运用它。”何为对,何为错;墨守陈规地坚持一种停滞不前的“正确”而不顾时代之变迁,是否恰是偏见的源头?“所以,”金卓晟教授说,“雅各布今天来到这里,是想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视角。并不是要大家都去接受他的演奏,而是让大家看到一个和平时不太一样的古琴演奏方式,进而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

金卓晟教授主持
现场有观众问及陈永华教授,如何创作大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而同时维系作品的高质量?陈教授答,“在写不同的作品时,尝试使用不同身份进行代入。比如写儿歌时,我就是儿童,想的是怎么样让儿童唱着开心。我也写学术性质的作品,写了很多交响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作为作曲家,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陈永华教授
此后,各位演奏家就演奏新音乐的经验和感受与现场观众展开了细致的交流。演后谈在意犹未尽的气氛中徐徐结束。最后,金卓晟教授邀请大家2024年3月再次回到港中大(深圳)音乐学院,参加下一期的沙龙音乐会,感受更多精彩纷呈的现当代音乐。

演后谈
There is no guarantee, but there is always hope.
(文案:金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