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佳美兰音乐,邂逅印尼文化——我院音乐学学部佳美兰工作坊圆满成功
11月18日-19日,我院音乐学学部邀请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有着印尼佳美兰(Gamelan)世家背景的Risnandar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四场别开生面的佳美兰工作坊实践课。

工作坊现场
在工作坊正式开始之前,我院助理院长、音乐学学部张伯瑜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佳美兰在国内几所院校的应用和实践情况,并讲述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音乐文化。随后,Risnandar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加美兰的悠久历史和发源区域,并详细讲述了这种乐器的文化内涵。

Risnandar教授(右一)介绍加美兰
同学们对眼前展示的精美佳美兰乐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紧接着,Risnandar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佳美兰乐器的演奏技巧。他以铜排琴为例,为同学们做了演奏示范:右手敲击铜排,再结合左手止音,以确保每个音符的清晰独立。之后,Risnandar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了以六个“la”和两个“re”为组合的基本旋律。同时,他还标注了乐器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Risnandar教授讲解演奏技巧
合奏伊始,Risnandar教授向大家介绍到,佳美兰的音乐散而有序,故偶尔出现一些小错误并不会影响整体的音效,要学会运用听觉来配合与其他乐器的演奏。同学们认真演奏每一段基本旋律并切身感受彼此乐器的声音,虽一直循环往复,但丝毫不觉其乏味——正得益于佳美兰的音色清丽脱俗,音质纯净,旋律优美,能够给人一种幽静空灵之感。
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的基本旋律演奏逐渐熟练。Risnandar教授在这段基本旋律的尾声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在铜排琴的悠扬声中,打击乐锣(Gong)适时地加入敲击,所有乐器演奏速度渐慢,营造出余音绕梁、连绵不绝的回荡感。
Risnandar教授还作为歌唱者的身份加入到同学们中来,一边拍手一边歌唱,与同学们共同沉浸在这美妙的旋律之中。此时此刻,这不仅仅是师生间的音乐互动,更是中印文化交融的写照。

师生互动
通过此次佳美兰工作坊实践课,同学们参与了加美兰的演奏,体验了巴厘岛和爪哇岛等地的音乐合奏形式,理解了其独特的音高体系和乐器种类,并学会了如何在音乐中与他人协作。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丰富了自身的音乐知识,增强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大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我院音乐学学部在张伯瑜教授的引领下,成立一年多就纳入世界音乐表演科目,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中国、西方与世界三重视角中塑造学生们的开放思维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的价值观与艺术观。学部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走在全国音乐学学科的前列,成为中国音乐学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并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活动合影
(文案:陈晓 音乐学院202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