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迎接信息技术科技潮流——我院叶小钢院长出席2024鲁迅文化论坛
为持续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发扬鲁迅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全面迎接科技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日前,2024鲁迅文化论坛在山东青岛举办,活动邀请我院创院院长叶小钢教授出席并致辞。
主题为“AI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本届论坛,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扑面而来的今天,如何利用科学技术传承鲁迅精神,弘扬时代伟大旋律,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出席本次文化论坛的其他领导、专家和学者包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原正部长级副部长尚勇;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等近200人。

论坛合影(院长叶小钢教授:一排左七)
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北京、上海、绍兴市政府和鲁迅家属联合发起,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成立了鲁迅文化基金会,其中“鲁迅文化论坛”以“弘扬鲁迅精神,推动现代中国文化创新发展”为宗旨,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品牌项目和学术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普及价值的公益文化活动,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国家文化品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得到党以及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鼎力支持。
活动上,我院院长叶小钢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鲁迅文化基金业务主管单位中国文联,并以交响曲《鲁迅》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对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

院长叶小钢教授致辞
叶院长对于鲁迅先生最早的缘分源于他的少年时代,那时的他还是一名工厂的学徒工,他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鲁迅全集》。自此一本本薄薄的小册子,便时时跟随着他,一有空就拿出来仔细品读。叶小钢说:“我对鲁迅先生的文字一往而情深,他的作品我吃得非常透,还把好句子摘出来抄在本子上,所以鲁迅先生深深地影响和奠定了我的文风。”
这段记忆成为了叶院长后来创作交响曲《鲁迅》的动力和初心。凭借着青春年少的热忱与深爱,为了创作出这部伟大深刻的交响曲《鲁迅》,叶院长多次沿着鲁迅先生生前的足迹探寻追思,绍兴鲁迅故居、上海虹口的木刻讲习所和北京的鲁迅纪念馆等地,实地感受在那个颠沛流离的纷乱岁月鲁迅先生的家国情怀,以确保作品能够准确真实的反映出鲁迅精神和他的文学价值。叶院长在文章里深情地写道:“在隽永时空中,鲁迅是心中永不灭熄之烛照,他不仅创造了生命的意义,也让芸芸众生体会到宇宙间深藏不露的教义。”于是乎,叶院长把作品《鲁迅》中巧妙地融入了竹笛、琵琶、埙等民族乐器,塑造了新时代鲁迅先生伟岸的创新艺术形象,实现了中西音乐的对话,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对话。

叶小钢教授在2017年“鲁迅”大型交响诗全球首演音乐会上
叶院长在致辞中提到,“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发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上述最高指示要求我们文化工作者时不我待、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创新发展。”

院长叶小钢教授分享
叶院长在致辞中最后强调:“本次论坛汇聚了中央和地方职能部门领导、文化界知名人士、AI技术专家、相关企业家等各方面代表,可谓精英荟萃、群贤毕至。希望大家围绕议题各抒己见、交流交锋,相互启发、共同提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促进世界文明包容共生和交流互鉴,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论坛期间,叶院长和与会嘉宾围绕“用中国优秀文化引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数智时代下的数据安全”“AI赋能文化强国建设”“AI加速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建设”等重要议题共同展开了深入探讨,大会发布了《AI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青岛西海岸倡议》。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仅是叶院长本人对于先烈鲁迅先生的再次缅怀与致敬,更是为鲁迅精神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