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院作曲理论学部张睿哲同学获2024年第四季度巴赫国际音乐比赛(英国)多项大奖
近日,我院作曲理论学部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睿哲的室内乐作品《太初》(Primordial)荣获2024年第四季度巴赫国际音乐比赛(英国)“Absolute First Prize”(与他国选手并列第一),并被评委推荐指定授予特殊奖项“Bach Excellent Creativity Special Award”,导师叶小钢教授获“Outstanding Teacher Award”。在此祝贺张睿哲同学和叶小钢教授荣获国际级比赛大奖!
获奖公示
巴赫国际音乐比赛(英国)(Bach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UK)是一个在线音乐比赛,旨在全面挑战参赛者的技巧和艺术造诣,涵盖钢琴、弦乐、管乐、铜管乐器、声乐、指挥、作曲和室内乐等领域,参赛者来自世界各国。该比赛为全球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开放和公平的竞争平台,组委会宗旨是发现具有杰出个性和才华的艺术家,并提供奖项,帮助他们开启国际音乐事业。比赛分为多个类别,考虑到参赛者的年龄、水平、经验以及表演风格。组委会目标是为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提供一个在正式、充满挑战同时又具备高关注度的氛围中展示的机会,获奖者还有机会在组委会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张睿哲同学获奖证书
指导老师叶小钢教授获奖证书
该赛事由世界音乐比赛组织(World Online Music Competitions Organization, WOMCO)安排的会员比赛。世界音乐比赛组织是成立于英国的专门组织和管理音乐比赛的机构,旗下管理着伦敦青少年音乐大赛、皇家音乐大赛、伊丽莎白国际音乐比赛、世界古典音乐家奖、舒伯特国际音乐比赛、贝多芬国际音乐比赛、维瓦尔第国际音乐比赛、巴赫国际音乐比赛、环球天才音乐大赛、旋律音乐锦标赛等多项知名赛事,这些赛事在国际媒体上被广泛报道,选手的表现和专题报道在各大平台上累计了数百万的关注度。
比赛评委信息(部分)
《太初》获奖作品简介
“太初”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于哲学和宗教中,尤其是在道教和一些古代哲学中。它代表无形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元始的宇宙状态。在道教经典《道德经》中,老子提到“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和起源, “太初”可以理解为“道”的最初状态,是一切事物形成之前的状态,在哲学讨论中,太初常被用来探讨存在的本质、时间的起源以及物质世界的形成等深奥问题,而在文学作品中,“太初”也常常被用来象征纯粹、原始或理想化的状态。
作者在接受中国道教文化的熏陶之后,常常会对本原进行思考,不仅仅是对事物,更是对自己本身。作者理解的“太初”既是混沌,又是一切的开端和统一,在他的作品中,将“太初”孕育在琵琶与弦乐碰撞冲击中,采用动静结合流动式的五声、七声旋律,从混沌的开始到中期的爆发最后再回到平静般的原始,这一切的循环往复便是作者想通过中西乐器进行泛调性的结合来使太初进行具象化的表现。
张睿哲
张睿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作曲理论学部2023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作曲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叶小钢教授。曾与音乐家孟文豪合作创作木管五重奏《素山森林之鸟音》;曾担任湖南省省级课题新媒体视阈下湘中村落“唱太公”的传承与发展编曲;曾获2023年第十届常青藤国际音乐大赛作曲中国赛区一等奖,全球区一等奖;电子音乐作品《听泉》入围2024年马来西亚华总国际音乐大赛总决赛;室内乐《太初》获2024年俄罗斯“作曲家”国际作曲比赛大赛奖(最高奖项)、2024年第四季度巴赫国际音乐比赛(英国)Absolute First Prize以及Bach Excellent Creativity Special Award;艺术歌曲《折桂令·西陵送别》获2024龙岗区第五届优秀原创作品奖;代表作有《柏泉教会之行》《两仪》《褴褛精灵之舞》《东湖游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