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印尼艺术魅力——我院佳美兰工作坊II与印尼舞蹈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
2月16日-19日,在学术与艺术交融的氛围中,我院音乐学学部佳美兰工作坊II与印尼舞蹈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这两场活动为师生们搭建了深入了解印尼独特艺术文化的平台 ,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佳美兰工作坊师生合影
聆听佳美兰韵律,感悟爪哇音乐哲学
佳美兰音乐是印尼极富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本次佳美兰工作坊II仍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印尼籍副教授Risnandar主讲,主题聚焦于爪哇佳美兰中的“Irama”(节奏)。Risnandar教授有着深厚的音乐背景,此前也在多所中国院校开展过佳美兰教学和工作坊活动。

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Risnandar

工作坊现场
不同于第一次佳美兰工作坊的同节奏练习,在这次的工作坊中,Risnandar教授介绍了爪哇佳美兰音乐拥有的多层级节奏,如结构层、骨干旋律层、装饰音层、节奏层等。而“Irama”(印度尼西亚语,节奏)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在karawitan(使用Gamelan演奏的印尼传统音乐)中,有1/1的lrama Lancaran,1/2的lrama Tanggu-ng,1/4的lrama Dadi,1/8的lrama Wiled和1/16的lrama rangkep。不同的“Irama”不仅影响着各乐器在演奏时的相互配合,还与爪哇文化中的哲学价值、认知、合作及智慧紧密相连。


工作坊现场
同学在Risnandar教授的指导下学习karawitan的演奏,虽然旋律是重复进行的,但不同乐器的节奏以及速度快慢在不同段落中有着不同的变化,伴随着Risnandar教授歌声的加入,同学们在演奏中感受到佳美兰音乐的丰富多彩。
在两天的工作坊中,同学们在教授的指导下,感受佳美兰音乐丰富的节奏层次,体会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文化内涵。大家在实践中学习如何相互配合演奏,理解“Irama”在音乐中的精妙运用,仿佛置身于爪哇的传统音乐场景中。

Risnandar教授与同学们共奏

全体合奏
舞动 “Manuk dadali”,领略印尼舞蹈风情
除了佳美兰工作坊II,同时开展的印尼舞蹈工作坊同样精彩纷呈。主讲人是同样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副教授Titik Parmuji。Titik Parmuji教授出身于印尼日惹,在舞蹈教学和创作领域经验丰富,其作品曾登上多个重要舞台。

印尼舞蹈工作坊现场一
印尼传统舞蹈绚丽多彩,其配乐和舞姿和中国的传统舞蹈有着不一样的独特风味。在这次工作坊中,教授介绍了爪哇、巽他和巴厘三种传统舞蹈 ,并首先示范了将要进行教学的舞蹈“Manuk dadali” ,意为“大鸟” 。该舞蹈的动作设计源于巽他舞蹈的基本动作,生动展现了鸟的优美姿态,Titik Parmuji教授示范时同学们也都被她生动的舞姿深深吸引。

印尼舞蹈工作坊现场二
在教授的示范和指导下,同学们学习“Manuk dadali”舞蹈的部分动作,感受印尼传统舞蹈的独特韵律和艺术美感。从对音乐节奏的适应,到对舞蹈动作幅度的控制,每一个学习过程都让大家更深入地体验到印尼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练习舞蹈
这两场工作坊活动意义非凡——学院师生们近距离接触印尼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体会了不同文化的精彩与独特魅力,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从艺术学习角度看,佳美兰工作坊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协作配合能力,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复杂而精妙的音乐节奏体系,印尼舞蹈工作坊则锻炼了大家的肢体协调性,拓宽了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
通过这次跨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我院学生不仅丰富了文化视野,更提升了艺术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为大家的艺术道路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师生合影
(文案:陈思宁 音乐学院202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