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森林中的歌声——我院音乐学学部师生顺利开展龙岗皆歌考察采风活动
深圳是一座往往与“现代化”“国际化”等词汇紧密相连的城市。然而,就在深圳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却隐藏着一份古老的文化宝藏——龙岗皆歌。3月1日,我院张伯瑜教授带领音乐学学部部分学生前往拜访龙岗皆歌区级传承人巫云瑞先生,近距离感受了这份“校门口”的独特音乐文化。

龙岗皆歌传习室

龙岗皆歌区级传承人 巫云瑞(左)与我院张伯瑜教授(右)
龙岗皆歌:人人“皆”可唱的“歌”
龙岗皆歌是以客家方言演唱的传统民间歌曲,流行于龙岗客家地区,因此也属于客家山歌。龙岗皆歌曲调简朴、易学易懂、依字行腔,易于传唱,演唱形式可以清唱、也可以用器乐伴唱;可以独唱,也可以合唱、齐唱;还可以分开对唱,众人伴唱。人人都能唱、人人都会唱、人人都爱唱,又流传于龙岗地区,因此成为龙岗皆歌。


活动现场
传承人巫云瑞先生向我院师生分享了自己幼时同母亲学习客家山歌的经历,以及龙岗皆歌的特点。巫先生提到龙岗皆歌最大的特点是:七字为一句,前四个字说,后三个字唱;并且在第一句唱词后会接入衬句:“金牡丹呐”;第二句歌词后,再加入另一衬句“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啰咧”。这一衬句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也成为龙岗皆歌最显著的特色之一。



巫云瑞先生与传习室成员以独唱、对唱和齐唱的形式向我院师生展示龙岗皆歌
巫云瑞先生现场为师生们展示了竹板的演奏技巧,清脆的竹板声与悠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将大家带回到那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客家村落。

竹板


竹板演奏技巧教学
感受与传承:古老文化的现代回响
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被龙岗皆歌的美妙与独特所打动。原汁原味的歌词贴近生活,悠扬婉转的曲调柔情动听,仿佛每一句都在诉说着客家人的故事。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岗皆歌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采风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龙岗皆歌的魅力,也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都市中,依然有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发现、去传承。

活动合影
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像龙岗皆歌这样深藏于民间的文化瑰宝。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听到了水泥森林中的古老歌声,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与温度。作为在深圳的音乐学子,他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到深圳的非遗保护事业中,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光彩。
(文案/摄影:黄希腾 音乐学院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