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新增全日制研究型硕博项目:音乐学哲学硕士-博士项目
经教育部批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将新增全日制研究型硕博项目:音乐学哲学硕士-博士项目。项目将于2025年秋季招收首批学生,相关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启。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定位是一所国际化、创新型、世界一流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院已形成国际化音乐人才的本、硕、博培养体系,以培养学术和表演能力兼具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创新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全面、科学化的专业设置,力求为每一个渴望在艺术方面深造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方向。
考虑到国内外音乐学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学院在原有的音乐学本科基础上设立音乐学哲学硕士-博士专业(MPhil-PhD),并实现硕士和博士教学的直通车(即硕博衔接)。这一设置符合国际趋势和标准,并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音乐学人才的需求。该专业的设立将有助于推动音乐学学科发展,提升社会对音乐的认知水平,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并与学院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音乐表演并驾齐驱,形成以中国为主、中西并存、面向世界、比肩科学与艺术的新型专业音乐教育制度,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项目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音乐学学部的硕士和博士分为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和应用音乐学三个专业方向。其中,应用音乐学为独立的硕士学位培养方向,历史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提供硕士与博士学位培养,实行贯通式培养机制,即具有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可申请攻读博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优秀申请人可选择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申请博士学位。历史音乐学以相对久远的音乐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和其他相关的视角探讨所研究的音乐在其所处历史语境和现实语境的意义;民族音乐学采用民族志的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审视中国的、西方的和世界各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应用音乐学则培养与社会实践(包含音乐编辑、音乐文化管理、音乐博物馆、音乐图书馆、社区音乐、音乐文化产业等)密切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音乐学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创造性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熟练掌握中英文写作能力和口述表达能力,并具备一定音乐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生未来能够在音乐院校、普通高校、艺术研究单位、中等专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社、广播影视部门、博物馆、图书馆等领域从事教学、研究、评论、编辑、管理等工作。
注:应用音乐学自2026年开始招生
课程设置
音乐学硕士和博士的课程设置包含五类:
其一,论文写作:
音乐学硕士和博士论文采用英文写作,但有关中国音乐研究的选题允许采用中文写作。硕士论文字数四万字及以上;博士论文十万字及以上。
其二,必修课程:
历史音乐学方向专业必修的课程(A组课程)含:
历史音乐学方法论;音乐历史前沿问题;音乐记谱法与古代音乐书写法;音乐中的时间性(一);音乐中的时间性(二)。
民族音乐学方向专业必修课程(B组课程)含:
作为文化的音乐;民族音乐学前沿问题;中国音乐研究的独特视角;高级世界音乐分析;音乐表演民族志。
应用音乐学方向专业必修课程(C组课程)含:
中国音乐产业高级专题;音乐出版与编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可持续性;音乐与社会责任;社区音乐。
其三,研讨课程:
含:音乐学专题研讨会;田野方法专题研讨会;音乐与艺术系列讲座。
其四,专业选修课程:
除了必修课程外,培养方案中还包括选修课程。一是在A、B、C三组课程中,根据学生的主修方向选择一组作为必修,另外两组作为选修;二是另外开设数门供三个专业方向共选的选修课程,其中包括:
音乐的批判思考高级研习;历史民族音乐学;音乐与社会联系;十七至十九世纪演奏传统;演奏心理学;艺术与科技。
其五,人文社科理论课程:
含两门必修课程和两门选修课程。
教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组建了国际化的教师团队,采用英文为主的教学语言,涵盖中外通用的教学材料,引进世界上最新的教学成果,并在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提供优质的资源。
联系我们
音乐学院官网:https://music.cuhk.edu.cn/
研究生招生咨询热线:(0755)23516268
研究生招生咨询邮箱:muspg@cuhk.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