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音乐会第二十一期《Echoes in Between回响之间》

沙龙音乐会系列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作曲理论学部主办,承继初心,以每期不一样的主题向校内师生和校外爱好者系统地介绍和推广现当代音乐。4月28日(周一)19:30,第二十一期沙龙音乐会《Echoes in Between 回响之间》将在我院106综合排练厅举办。
他知道,所有的路径都通向命运。——豪尔赫·博尔赫斯(Jorge Borges),《小径分叉的花园》
琴弦拨动、音符跃然,时间在通向命运的途中静止。本期沙龙音乐会不仅是一次音乐的旅程,更是一场关于时间、命运与回响的探索。每一首作品都像一条分叉的路径,指向未知的情感与思想深处,而大提琴,则成为这场旅途中引领方向的灵魂之声。
从欣德米特的《大提琴奏鸣曲》出发,音乐如同历史的线索,通过结构的严谨与和声的创新,织出一幅时代的画卷;福路的《急板》化身带金属质感的“噪声”,在加速的节奏中展现出冰川般的静止与夜空中的微光;利盖蒂的《大提琴奏鸣曲》则以匈牙利民间旋律为线索,探讨对话与炫技的平衡,如同莫伊莱(Moirai)之双面;维拉-罗伯茨的《喷哨》通过长笛与大提琴的对话,展现音乐路径上的惊奇与突破;金卓晟的《(无)眠》在失眠的深夜创作,音符的繁复与沉淀成为自我治愈的路径;最后,古拜杜丽娜的《喜悦!》通过音乐捕捉圣经故事中的命运瞬间,用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重奏展现一代人灵魂深处的渴望。
音乐会的主奏乐器——大提琴,贯穿这些作品,犹如博尔赫斯笔下的命运之线,在时间的回响中引领听众穿越分叉的小径。艺术家们——刘航、林笑语、何枢聪与王尔清——将以他们的技艺与情感,带领我们在这场命运的音符之旅中探寻音乐的深邃与永恒。
让我们踏上通向命运的路径,聆听回响中隐藏的真理与可能。谨以本场音乐会纪念作曲家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1931-2025)。
【时间Date&Time】
2025年4月28日(周一) 19:30
Apr. 28, 2025 (Mon.) 19:30
【地点Venue】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
教学楼106综合排练厅
Multifunction Room 106, Teaching Building
School of Music, CUHK-Shenzhen

免票入场
校外观众请提前扫码填写入校报备表
(校内师生无需提交)
Admission Free.
Visitors are requested to scan the QR code for registration.
【节目单 Programme】
1.
保罗·欣德米特 Paul Hindemith(1895-1963)
大提琴奏鸣曲 Sonata for Cello Solo(1922)
大提琴:刘航
Hang Liu, cello
2.
比亚特·福路 Beat Furrer(1954- )
急板 Presto(1997)
长笛:林笑语;钢琴:王尔清
Xiaoyu Lin, flute; Erqing Wang, piano
3.
捷尔吉·利盖蒂 György Ligeti(1923-2006)
大提琴奏鸣曲 Sonata for Cello Solo(1948/53)
大提琴:刘航
Hang Liu, cello
4.
海托·维拉-罗伯茨 Heitor Villa-Lobos(1887-1959)
喷哨 Assobio a Jato(1950)
长笛:林笑语;大提琴:刘航
Xiaoyu Lin, flute; Hang Liu, cello
—— 中场休息/Intermission ——
5.
金卓晟 Zhuosheng Jin(1991- )
(in)somnia (无)眠(2015)
大提琴:刘航
Hang Liu, cello
6.
索菲亚·古拜杜丽娜 Sofia Gubaidulina(1931-2025)
Rejoice! 喜悦!(1981)
小提琴:何枢聪;大提琴:刘航
Shucong He, violin; Hang Liu, cello
—— 演后谈/Post Concert 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