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艺术与科学”光明室内乐音乐节即将启幕——当代作曲家、学者齐聚 共探音乐创作的科技创新之路
艺术与科学比翼,创新同发展齐飞。由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以“艺术与科学”为主题的2023光明室内乐音乐节将于11月19日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启幕,活动为期两天,力求通过来自粤港澳及全国艺术院校的作曲家所组成的两场具有前沿学术探索意义的当代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和一场研讨会,尝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厘清“新艺术”与“新科技”的关系。首届光明室内乐音乐节的举办,旨在让“艺术之光”照进光明区这座“科学之城”,助力将光明区建设成有科学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修养的科技文化新城,同时对中国当下艺术、音乐创作具有探索意义和导向作用。

旨在“艺”“慧”
光明区是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承载着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使命,在深圳当前和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光明科学城为主阵地,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发挥重大创新载体集聚优势,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而落户于大湾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作为国内艺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在大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艺术引领的重要作用,其不仅仅肩负着艺术人才培育的重要责任,更肩负着艺术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是深圳发挥艺术文化与科技先导双轮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亦是厚植中国艺术人才的沃土,更是续写东方艺术走向全球化的重要篇章。

首届光明室内乐音乐节艺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叶小钢
“我真切地祈望从中国的南方,诞生一个与真理、智慧发生联系的艺术盛会,让艺术和科学的花朵飘向婆娑世界。”
——叶小钢
首届光明室内乐音乐节艺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叶小钢道出了光明室内乐音乐节的由来,“艺术与科学都从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产生,与真理产生必然的联系。黑格尔将艺术视为‘绝对真理’的显现,从形而上学与真理的关系角度宣判了‘艺术的终结’;百年后,海德格尔在思想道路上接续了黑格尔的哲学思考,在美学上开辟了新的开端:‘在艺术作品中,存在者的真理已被设置于其中了。’今天科学研究中已体现出深刻的美。自然界复杂精密的现象,经物理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最后在数学中发现它的根源是一个方程式、一个数学现象之时,人类体会到这种美。其来源于对真理的认识,来自人类与造物者之共鸣。”
意在“延”“传”
为了能够深入探讨艺术文化的科学创新发展之路,本届音乐节议程设计采用了“向心力式”模块设计,即“音乐会+研讨会+音乐会”。

活动日程
11月19-20日,两场分别以“光明的回响”和“智慧的诗篇”为主题的当代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将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由指挥高健执棒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携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师生团队,演绎叶小钢、陈永华、金平、李允琪、郑阳、虞鹏飞、刘晨晨、梁楠、金卓晟等20位当代作曲家创作的20部独奏与室内乐作品,在音符的流淌与旋律的交织中,集中展示我国当代中青年作曲家的创造力与先锋性。不同的乐队编制、织体显露每位作曲家对当代室内乐的不同见解和思考,既为深圳的观众呈现两场别开生面的听觉盛宴,也为作曲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倾听的平台。

指挥高健与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
作为本届音乐节最为重要的活动,以“艺术与科学——当代科技文化影响下的音乐创作”为主题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暨全国艺术院校作曲家研讨会将于11月20日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报告厅隆重召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家叶小钢将作为研讨会主席出席本次活动,特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副院长、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主席、香港合唱团协会主席、香港圣乐团及明仪合唱团音乐总监陈永华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理论学部主任、国际计算机音乐协会(ICMA)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平担任主持。国内外众多重量级嘉宾出席,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创作表演与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作曲指挥系主任,兼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及音乐创作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作曲分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作委员会副会长、作曲家周湘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浙江音乐学院高等音乐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人文学院学术顾问张伯瑜,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及音乐分析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市浦江人才王中余,音乐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教授、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学术带头人、山西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近现代音乐史口述历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丁旭东,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及亚太地区交响乐团联盟宣传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评论学会会员唐若甫等人均将出席本次活动,并针对“艺术与科学”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当代科技文化影响下的音乐创作,力求通过此次研讨会探索出一条音乐创作的科技创新之路,为中国的现当代音乐创作做出全新的价值诠释。
“show”外“慧”中
音乐是艺术外放的一种语言,是人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发展带动下,艺术语言的信息传递方法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科技的力量,更是人类将科技转化为全新生产力的一种动能,而音乐则恰恰可以将这一动能温婉地表达出来,这便是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艺术与科学——2023光明室内乐音乐节作为艺术与科技融合探索的首次尝试,既表现出了音乐创作本身的艺术张力,又体现出了光明区作为全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一活动不仅仅为艺术与科技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更为中国科技创新与世界艺术融合发展铺设了一条完美的飞跃之路。在这条宽阔的艺术之路上,我们要让全球看到中国的科技崛起,更要让世界认识到东方的艺术之美。我们相信,艺术与科技这对并蒂之莲将在光明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婀娜绽放。
艺术与科学——2023光明室内乐音乐节
光明的回响 当代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一)

【时间】
2023年11月19日(周日)20:00
【地点】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演艺中心·音乐厅
【曲目单】
1.刘炎林 《太空光影》
Yanlin LIU “The light and shadow of Outerspace”
2.刘晨晨 《鼓之舞》
Chenchen LIU “Drum Dance”
3.陈启扬 《浮舟》
Kai-Young CHAN “a boat going nowhere”
4.李允琪 《寂静之花》
Wan-Ki LEE “Silent Blooms”
5.叶小钢 《栀子花》
Xiaogang Ye “Gardenia”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6.虞鹏飞 《水电虹霓》
Pengfei YU “Thunderous Rainbow”
7.梁楠 《山中秦音》第一乐章
Nan LIANG “Qin Opera in the Mountains”
8.陈永华 《融合》
Wing-wah CHAN “Merge”
9.莫健儿《三声五乐》
Raymond MOK “Five Studies for Three Instruments”
10.金平 《西方藏》
Ping JIN “The Ecstatic Lotus”
*演出曲目以实际为准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艺术与科学——2023光明室内乐音乐节
智慧的诗篇 当代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二)

【时间】
2023年11月20日(周一)20:00
【地点】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
演艺中心·音乐厅
【曲目单】
1.郑阳 《飞逝的圣河》
Yang ZHENG “The Fleeting Sacred River”
2.金卓晟 《给周旎的五首歌》
Zhuosheng JIN “Five Songs to Ni”
3.白超 《赋》
Chao BAI “Listening”
4.姚晨 《余烬》
Chen YAO “Afterglow”
5.胡玥 《日暮秋江》
Yue HU
“Autumn River in the Twilight”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6.王瑞奇 《生生不息》
Ruiqi WANG “Future reload”
7.徐可 《墨思》
Ke XU “Expression of Ink”
8.刘力 《银河》
Li LIU “The Galaxy”
9.赵曦 《七月》
Xi ZHAO “July”
10.吴欣宜 《深蓝》
Xinyi WU “Ultramarine”
*演出曲目以实际为准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 公 益 呈 献 -
【温馨提示】
*演出时长:90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
*一人一座一票
*本场演出1.2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